标题:
《论语·里仁篇》:儒家经典之道德教诲与人生智慧
内容:
《论语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。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,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与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易经》、《春秋》并称“四书五经”。通行本《论语》共二十篇。
里仁篇第四
【本篇引语】 本篇包括26章,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、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、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。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、原则和理论,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。
【原文】 4•1 子曰:“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” 【注释】 (1)里仁为美:里,住处,借作动词用。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。 (2)处:居住。 (3)知:音zhì,同智。 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,才是好的。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,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?”
【评析】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,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。重视居住的环境,重视对朋友的选择,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。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,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,耳濡目染,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;反之,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。
【原文】 4•2 子曰:“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” 【注释】 (1)约:穷困、困窘。 (2)安仁、利仁:安仁是安于仁道;利仁,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。 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,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。仁人是安于仁道的,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。”
【评析】 在这章中,孔子认为,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,否则,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。只有仁者安于仁,智者也会行仁。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,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,保持气节。
...(此处省略中间章节,以避免内容过于冗长)
【原文】 4•26 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 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,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。”
【原文】 4•27 子游曰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 【注释】 (1)数:音shuò,屡次、多次,引申为烦琐的意思。 (2)斯:就。 【译文】 子游说:“事奉君主太过烦琐,就会受到侮辱;对待朋友太烦琐,就会被疏远了。”
《论语·里仁篇》以其深厚的哲学思想、丰富的人生智慧以及高尚的伦理道德,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强调仁德的重要性,提倡在人际关系中注重道德修养,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,在顺境中保持谦逊谨慎。这些道德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,同样对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昆明林腾经贸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国学瑰宝《论语》全文、注释及译文 (里仁篇) 》